一架架飛機整齊??吭谕C坪上,旁邊建筑面積約15.7萬平方米的生產主樓里,數十萬件郵件在現代化的設備里穿梭流動,這就是系統設計處理能力和規模上處于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現代化郵件快速集散中心——位于江蘇南京的中國郵政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以下簡稱南集中心)。
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這幅照片正“驕傲”地懸掛在展館里。而更值得驕傲的是,該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正是中國郵政研究院設計中心副總經理魏俊榮。
作為中國郵政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處理中心,南集中心的樣子在魏俊榮的腦海里已重復過無數次,這里的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柱子、每臺機器她都再熟悉不過,至于工藝流程,更是爛熟于心。去年底,和同事再一次在國家博物館看到它時,魏俊榮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因為熱愛
1984年,魏俊榮畢業后就進入郵政行業,成為郵政工程設計團隊的一員,從事郵政領域的規劃、咨詢、設計以及軟科學研究、設備研發、系統集成等工作。如今,郵政研究院設計團隊已成為中國郵政工程設計領域的中流砥柱,今年55歲的魏俊榮也成為這個優秀團隊的突出代表。魏俊榮說,因為熱愛,自己35年就做了“這一件事”。
從2007年南集中心、2008年中國郵政亦莊信息中心建設,到2010年速遞標準化建設、2012年郵區中心局流水化改造,再到2015年陸運網轉型升級、2018年寄遞網資源整合,近35年來,在支撐服務中國郵政寄遞網的能力改革和節點建設上,魏俊榮從不缺位。
南集中心是魏俊榮最驕傲的作品。
2007年4月3日,魏俊榮難以忘記,這天,她成為南集中心項目設計總負責人。
項目啟動伊始,面臨著許多的空白和不確定性:項目建設實體單位正在籌建、全國速遞網絡架構面臨新的構建、沒有成熟的基礎業務數據、沒有生產作業組織方案……魏俊榮急得睡不著覺。
“逐個擊破!”魏俊榮和她的伙伴們起早貪黑到相關單位搜集海量原始數據,確定科學合理的取值規則,經過嚴謹的數值分析,終于獲得了業務量高峰系數、投遞局數量、南集中心裝載ULD數量等一整套設計基礎數據,并對全國各城市間郵件流量流向進行分析,對每個投遞區的業務量進行測算、分析、取定,初步構建了南集中心行政及生產機構方案、生產崗位及生產人員數量設想。
“工藝設計絕對不能出問題!一旦出錯就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蔽嚎s強調“絕對”二字,決不允許由她參與的設計方案里出現模棱兩可的數據和“差不多”“可能”這些字眼。
物品類郵件小時處理能力9.6萬件,文件類郵件小時處理能力17.4萬件,放眼當時國際大型物流服務商,這樣的設計需求也是屈指可數。魏俊榮通過研讀學習有限的UPS、FedEx等國際上大型處理中心案例資料,分析中國郵政的業務特點,大膽提出并確定了利用交叉帶分揀機作為核心設備、采用矩陣式分揀的總體技術方案,邁出了工藝設計最重要、最困難,同時也是風險最大的一步。
在工藝初步設計階段,在外方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魏俊榮帶領項目組進行了大量的細化、核算和部分重新設計工作,針對整個工藝系統3000多臺(套)主要設備的系統布局和設備配置,逐個系統、逐個設備確定其基本定位尺寸和關鍵外形尺寸;進行控制系統和信息系統的深入分析,提出功能需求和設備配置;核算設備配置規模和概算。
魏俊榮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9月。為配合土建設計的進度,在工藝初步設計的起步階段,必須提出全套工藝對土建的要求。面對體量如此大的項目,即使是當時已經工作了23年的魏俊榮,對開展此項工作也是毫無經驗可循。506米長、139米寬的二層建筑,采用鋼混結構還是鋼結構;布置在3層立體空間內多套自動化分揀系統及復雜的膠帶輸送系統,建筑開間、跨度等柱網數據如何確定;總長5100米、單臺最長679米長的大型交叉帶分揀設備,生產場地地面沉降、平整度要求如何確定……面對一個個關鍵而具體的數據,為了兼顧實用性和經濟性,魏俊榮和項目組反復討論研究、請教各方專家,對各種參數多次演算、驗證、反復推敲,敢于做結論、勇于承擔責任,終于在時限內保質保量提交了土建要求文件。
2007年4月~2010年8月,這是南集中心建設的4年。4年里,魏俊榮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為三四個小時,除春節外,幾乎沒有一個休息日。
首次在工藝系統中采用交叉帶矩陣式分揀方案,并實現超大體量的復雜工藝系統在多層鋼平臺上安裝運行;首次通過實驗分析驗證分揀機間自動交互卸載技術,并在工程中大規模應用;首次在文件類處理設計中采用流水線思路,有效提高了文件類處理能力以及飛機容間和載重能力的利用率;首次在工程設計中大量應用基于真實坐標和尺寸的三維建模設計技術等先進設計技術……
“我可以自豪地說,這個項目的點滴都是創新。從項目啟動至今已過10年,其設計理念和建設規模在國內物流和快遞行業中仍處于領先水平!”魏俊榮說。
您的托付我的責任
“今年‘雙11’,我最先收到的是郵政包裹!”2018年11月14日,這件最先到達的郵政包裹讓沈陽師范大學的董萬會老師對郵政服務更認可了??蛻舻恼J可離不開魏俊榮帶領設計中心完成的中國郵政核心節點的快遞工程設計。
2015~2017年,他們利舊數十萬平方米的老場地,創造了全國范圍內郵件傳遞時限平均縮短11個小時、全網勞動生產率提高6倍以上的奇跡。該項目擔負著全網快件分揀的骨干作用,將生產由“人工+機械化”模式轉變為“流水化、自動化、信息化”,大幅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以新工藝、新流程、新設備有力支撐了“互聯網+郵政業務”新模式的探索。
魏俊榮主持完成的一系列項目,伴隨了全國快遞業務量從2011年36.7億件增長到2018年突破500億件的電商高速發展期。
成績的背后永遠是不易。為了掌握第一手數據,35年來,魏俊榮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由于處理中心工作時間原因,她和團隊成員只能在夜間至凌晨進行勘察,不論現場熱得像蒸籠還是冷得像冰窖,也不論現場情況如何復雜,她都堅持科學嚴謹勘察,連續數月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堅守在工程現場是她的工作常態。魏俊榮的辦公室里永遠準備著出差用品,她開玩笑地說,這是為了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魏總經常對我們說,設計不是想當然,要充分滿足客戶需求,你要把自己當做生產現場的員工,想想如何工作最方便;你要把自己當做一個郵件,想想流程怎么走最合理?!痹O計中心工程師符智捷說。魏俊榮要求大家時刻從項目需求出發,她自己更是時刻關注企業“大需求”。
不管多忙,魏俊榮每年都會參加全國郵政網運工作會議、學習全國郵政工作會議報告,了解未來業務發展、運輸方式、生產走向,分解出設計中心未來的工作重點和方向,然后主動和業務及建筑單位對接需求。
得益于設計中心提前進行了北京某機場的航空郵件及國際交換站工程建設方案的準備工作,現在方案已初步設計成型;得益于2013年就開始對南集中心的分揀能力進行跟蹤,面對春節后客戶的“突襲”,設計中心僅用一個多星期就拿出了4個南集中心扁平建分揀能力擴容工藝方案?!敖衲甏汗澓?,劉愛力董事長來調研時說,科技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對未來的預測,要積極發揮科技和大數據的引領作用。新時期下,集團公司對科技工作者的期望要求我們必須變被動為主動,發揮科技主動支撐作用。”魏俊榮說。
對魏俊榮來說,中國郵政的需求與托付,就是她畢生的責任。
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2018年,由設計中心承擔的項目多達141個,雖然項目越來越多,可同以前相比,魏俊榮卻覺得自己現在輕松多了。因為在單位的培養、她的帶動和幾百個工程項目的錘煉下,設計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個50多人的高水平、高質量設計團隊,一批能獨當一面的徒弟已經成為行業的專家,挑起了郵政寄遞網設計的大梁。
魏俊榮明白,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自己終有干不動的那天,而隨著中國郵政的高速發展,還有一個接一個的網運節點等著去疏解、打通,帶好隊伍刻不容緩。2007年,研究院承擔起建設南集中心的重任,也就是那時,設計中心開始組建,可彼時的設計中心只有3個人。魏俊榮說:“那時的艱難讓我意識到建隊伍的重要性。”
“總平面和空側有關聯,你這個方案不能說服我”“一定要通盤考慮,按照統籌規劃、分期實施原則做好近遠期的工藝方案”“設計師要有眼光,要有前瞻性,做到用最小的投資實現遠期工藝系統擴容,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3月4日,在設計中心北京某機場項目的方案討論會上,魏俊榮和大家交流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魏俊榮是細心的,手把手教是她帶第一批徒弟時的方法。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帶著摳、一個梁子一個梁子帶著量、一個現場一個現場帶著跑,如今已經成為設計中心骨干的仲岑泓、徐道程、韓松、鐘諄諄、李璐、岳恒昌等用“傾囊相授”來形容那些年師傅對他們的教導?!捌鋵崕吮茸约鹤鲭y多了,你要讓他們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怎么改正,要給他們壓擔子,這樣做才能讓他們成長。”魏俊榮說。是的,她從來不嫌麻煩,總是千方百計給新人機會,很多時候都是員工干完了,她自己連夜檢查把關,提出修改意見。
魏俊榮也是嚴厲的。工程師孟大立就挨過她不留情面的批評。一次,孟大立在一個項目的設計方案中提出要在一面墻上開洞,但由于現場測量數據太多而將一個關鍵數據記錄錯了,魏俊榮發現后發火了,責令他重新到生產場地測量并據此調整工藝方案。“我們做設計的最忌諱粗心,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延誤工期、損失幾千萬元。”魏俊榮告誡他的這句話,孟大立至今記憶猶新。
共享是設計中心團隊成長起來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也是魏俊榮發起創建“知識庫”的初衷。“知識庫”包含了設計中心參與過的大小項目的原始設計框架、重要參數、注意事項、工藝流程等。在魏俊榮的帶領下,設計中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所有人員在完成項目后,都要將相關內容充實到“知識庫”中,讓資源、數據共享。
如今,在設計中心,傳幫帶、共享開放的氛圍已經形成,仲岑泓、徐道程、韓松、鐘諄諄、李璐、岳恒昌等也都有了自己的徒弟。2017年才來到設計中心的牛登超、劉夢嬌便是通過傳幫帶和“知識庫”快速進步,他們如今正向著成為單項負責人的目標努力。
現在,身為“掌門人”的魏俊榮則更多在把方向上下功夫?!拔嚎偨洺U椅覀冋勑模瑤臀覀冊O計職業規劃,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工作?!闭f起魏俊榮,徒弟們總是滔滔不絕。“設計是引領,設計師要在圖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實現美的目標要有前瞻性,光‘蹲在地上’是不夠的,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技術固然重要,但好的工作思路和態度更能成就一個人,這也是我近幾年更加關注的?!?/p>
在魏俊榮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特殊的獎杯“卓越貢獻獎”,這是去年底,設計中心全體員工為紀念她工作35周年特別設計定制的。35年里,魏俊榮獲得過無數榮譽,但她卻只把這個獎杯擺到了桌子上:“我覺得,它是我最美的作品?!?/p>
“劉愛力董事長到我院調研時,充分肯定了我院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工程設計等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為郵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我特別受鼓舞。同時,董事長也希望我們科研單位要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為實施科技興郵增添新動能。我有一種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感覺,只要組織需要,我會牢記科研創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繼續在我熱愛的科研事業上發光發熱,做一名為中國郵政建成行業‘國家隊’努力奔跑的追夢人?!蔽嚎s說。
魏俊榮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現場與她最驕傲的作品南集中心合影。朱曉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