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封如奇(曾任河北省石家莊平山郵電局投遞員)
記錄者:丁源
1939年,戰火繚繞、硝煙彌漫之中,我來到了這個世界。幾年之后,我的平山老鄉曹火星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1950年,毛澤東將歌名修改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并迅速廣為人知,傳遍了大街小巷,這也是我生平學會的第一首歌。傳唱之間,人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爸醒肴嗣裾f歲!毛主席萬歲!”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是在村部里看到那張報紙的,年僅十歲的我,認字尚不全,但從周圍人那興奮的表情中,我似乎讀懂了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
高中畢業之后,1958年,我參了軍,直至1964年,在軍營里度過了6年時光。脫下了綠軍裝,又換上了綠色的郵政標志服,我與郵政綠,自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平山縣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其面積占據了石家莊的四分之一,地形多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有限,因此,人口并不多,分布也相對分散。最開始,我左右肩各背一個袋子,里面裝著需要送出去的報紙和信件,步行前往各個村莊。每到一戶,在確認無誤后,都需要用戶簽個名,再摁個手印。那時候,一年能走壞好幾雙鞋。工作后的第7年,自行車替代了步行投遞,我騎上了人生中第一輛“二八”自行車。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們的衣、食、住、行也從憑票供應、緊缺匱乏、剛需消費,慢慢發展到品質型消費,隨著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業余時間我的愛好是寫詩,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曾經為此寫下一首打油詩:
改革開放勢必行,
目標認準大膽沖。
技術人才是棟梁,
優化組合順民心。
科學管理是關鍵,
躍首還需領頭人。
多年之后,我的兒子彥龍騎著軍綠色幸福250摩托車開始了投遞生涯,兒子那一晚激動得睡不著覺。只是,投遞的路上,辛苦遠遠多于風光。記得有一次,天降大雨,山路泥濘,彥龍在山路上不慎打滑摔倒,巨大的摩托車倒在他身上令他動彈不得。過了很久,才有人從他身邊經過,幫他把摩托車推開。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晚,彥龍卻哭著跟我說,太苦了,自己快堅持不住了。我狠了狠心,訓了孩子一頓,只是希望彥龍知道這是一份辛苦卻很有價值的工作。多年之后,他依然還在堅持,這使我覺得很欣慰。
說起投遞的苦,也許真的是經歷過的人才會懂。記得有一次,大雪封山,我在下山返途時被困在了一個洞里,上下不得、求救無門。等待了幾個小時之后,隨身帶的食物已經吃光,水也喝完了,絕望感一點點占據我的心。“老鄉,在里面嗎?”聽到這聲音,我一個激靈坐了起來:“在!我在!”原來,是附近的鄉親擔心我被困在山上,便沿著我走的路尋了過來,還帶來了面團子和水。
我曾經也問過自己,是什么能讓我一路堅持下來,細細想來,應該是鄉親們的期待,他們在等待親人們的消息,他們需要郵政這個橋梁,而這,也是我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除了送信,我還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有的鄉親腿腳不方便,收到匯款單后,往往會把匯款單和身份證給我,我下山把錢取出來,第二天送信的時候再把錢和身份證給鄉親捎回去。
1998年,郵電分營。通過抽簽,我被分到了電信。離開工作多年的郵政,心底多少有些不舍。想著,如果多年之后,當我重新回到那段郵路上,周邊的鄉親們還記得我,這于我而言已經足夠!臨別之際,我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老的走,
新的來,
一代接一代。
新的學,
老的教,
虛心誠意惹人愛。
學得好,
教得好,
新老團結永不?。?/p>
效益好,
完成好,
紅旗獎狀放光彩!
我已到杖朝之年,內心渴求少了,滿足感和幸福感多了。山水流轉,歲月可期,我期待看到我的祖國更加昌盛,郵政發展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