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然而,在落實這一“減負令”過程中,有的地方和單位存在的機械化、簡單化做法值得警惕。
比如,一說精簡會議,有的地方就提出建立“無會月”“無會周”等制度??陀^來說,這早已不是什么新鮮名詞了,更談不上是什么創新之舉。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或許能夠發揮一定的“限會”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容易無疾而終,實際上收效甚微。
須知,減負并非如此簡單,不是機械地在數量上三下五除二。減負應當是劍指突出問題并有的放矢,而簡單應付是缺乏擔當的虛與委蛇。減負應當是扎扎實實的硬招實招,不能只是嘴上功夫、花樣文章。換句話說,形式本身并不是什么壞東西,但如果僅僅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圍著數量打轉轉,難免會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因此,要切實避免工作中的簡單化、機械化,就必須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要在激勵基層上做加法。黨中央明確提出要為基層松綁減負,就是要把廣大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和一些無謂的事務中徹底解脫出來,讓他們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能夠騰出時間、集中精力真干事、干實事。因此,要把能不能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擔當有為,作為制定和落實減負措施的一項重要考量。要堅決防止不用心、不務實、不盡力,想奇招、出怪招、晃虛招,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等套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動力、展現活力,凝聚起真抓實干的正能量。
要在形式規模上做減法。精簡會議,并不是不開會議;精簡文件,也不是不發文件;糾正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問題,不是要搞“一刀切”;解決過度留痕的問題,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留痕。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一方面,要少開會、開短會、多開管用的會,不能照葫蘆畫瓢層層開會,不搞各自為政多頭開會,不要盲目追求所謂“高規格”會議。另一方面,要講實話、講短話、講管用的話,不要講大話、空話、套話。此外,在印發文件方面,要多發管用的文,不照抄照搬,不重復發文,不穿靴戴帽,不搞空洞無物那一套??傊徽撌情_會、講話還是發文,管用的就抓實做好,不管用的就堅決糾正。
要在實際效果上做乘法。有了“減負令”,還得看“療效”。實現減負增效,在工作部署上必須務實,多察實情,善出實招,決不能“脫離實際定指標、隨心所欲拍腦袋”;推動工作必須扎實,認真推進每項工作,決不能“轟轟烈烈搞形式、認認真真走過場”;督查考核必須做實,重在看實績、驗實效,決不能“不看實效看材料、不問民聲聽匯報”;結果運用必須真實,真正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機會、有平臺、有地位,決不能讓不干實事、弄虛作假者有可乘之機。
要在個人功利上做除法。為基層減負不僅要明白“減什么”“怎么減”,更要搞清楚“誰來減”。往往是負擔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減負不能靠基層來“自我減負”,關鍵還是在于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給基層卸擔子、減包袱。形式主義之所以成為糾而不絕的沉疴,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有的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滿足于做表面文章,重顯績不重潛績、重包裝不重實效。說白了,還是個人功利心在作祟。不除之,基層負擔只會“濤聲依舊”。
事實上,大多數簡單化的做法都是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容易“減”錯方向。對此,必須堅決防范和摒棄。(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