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辦公樓前,門旁掛滿各種各樣的牌子,數一數竟有十三四塊。村干部說這還不是全部,辦公樓里面還有不少。據稱,掛這些牌子是上級單位的要求,否則各類示范村、達標村的考核就難以通過。媒體近日報道的這件事,令人深思。
現實中,“牌子滿墻”的現象在基層并不鮮見。某地一名縣級干部坦言,在自己掛點聯系的某社區,只有5名工作人員,辦公區卻掛了29塊牌子,“有些牌子可能是需要的,但有些確實沒什么用”。按理說,掛一塊牌子就要對應一班人馬、提供一項服務,然而對于“牌子滿墻”的某些基層單位而言,這根本就無法實現。試想,5名工作人員和29塊牌子,一個人要對應近6塊牌子,負擔何其重!在干部背負沉重壓力的同時,一些“招牌”也就淪為有名無實、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導致出現“只掛牌不服務”等咄咄怪事,影響了基層單位的公信力。
那么多的牌子,不是一天上墻的。究其原因,有的上級機關喜歡搞“上下一般粗”,不考慮基層實際,認為上級有的牌子基層也要有;有的部門把掛沒掛牌作為檢查考核基層單位的“必考題”,“工作好不好,先看牌子掛沒掛”,甚至對沒掛牌子的搞“一票否決”;有的基層單位把掛牌作為爭取工作經費、拿項目的手段。
今年是“基層減負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指出,強化結果導向,考核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的評價怎么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流于表面、只上墻不上心的“牌子滿墻”換不來群眾滿意。一味往墻上“掛牌子”,服務卻跟不上步子,群眾當然不會買賬。解決“牌子滿墻”及其背后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應當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大力糾正“只看牌子不看里子”的問題,實事求是,對各種徒有虛名的牌子進行清理,切實減輕基層負擔?;鶎狱h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多為群眾做實事、解難題,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ㄕ浴吨袊o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