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fn id="vqgk9"><acronym id="vqgk9"></acronym></dfn>

        <code id="vqgk9"></code>
        赤溪村:一個讓總書記牽掛的村莊
        作者:周昭成 柴瀟凡來源:求是網發布時間:2020-07-17

          青山環繞,群巒疊嶂,林木滴翠,竹影婆娑。青碧見底的下山溪和款款流淌的九鯉溪交匯在一個風光旖旎的村寨:福建寧德赤溪村。

          90后的年輕人杜贏,就是土生土長的赤溪村人。2009年他考上外省大學本科,這在當時的赤溪村可是首屈一指的“獨一份”。2013年畢業時,他放棄在城市工作,回到家鄉創業,從事白茶加工與銷售。

          如今,像杜贏這樣的回鄉創業青年,在赤溪已經不是少數。朝氣蓬勃的赤溪人,正在用行動推動村莊行進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

          赤溪村有何神奇之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與赤溪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視頻連線時指出:

          “它的歷程是全國扶貧的一個歷程。”

          讓我們走進這個秀美的村落,開啟一場對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追尋之旅。


        赤溪村扶貧展示館內的陳列。  本刊記者 柴瀟凡/攝

          蝶變赤溪村

          一首歌謠道不盡赤溪村過去的無奈:“長天下山溪,日頭照半邊;種薯山豬吃,種豆無糧收;終年砍毛竹,不足換油鹽;野菜加筍干,難度半年荒?!痹浀某嘞?,集“老、少、邊、窮”于一體,280多戶村民分散居住在14個“五不通”的偏遠畬族自然村,村里的群眾過著“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的艱辛生活。


        過去赤溪村村民們住的破敗的茅草棚。寧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些都窮不倒村民們,他們最揪心的是孩子們的上學難題。提起昔日上學的事情,如今已四十多歲的李乃松仍然記憶猶新。他說:“我念四年級時,早晨天蒙蒙亮就得趕走15華里崎嶇山路到赤溪上課,傍晚還得趕這么遠路程回家。一路上,野貓叫、猴子跳,我全然顧不上,后來越想越后怕……”

          大山阻隔,道路崎嶇。讓村民們更傷心的是:這里遠離醫院,一旦患上急病,后果不堪設想。原生產隊隊長李先如說,他的愛人是畬族的,名叫雷菊花,有了身孕,分娩時忽然出血不止,昏迷不醒,最終不幸過世。如果沒有大山阻隔,如果不是因為缺醫少藥,她不會挺不過來。

          滄海桑田,30多年后,這里已是全國聞名的小康示范村。

          記者踏進村口,沿著平坦寬闊的街道,看到白墻黛瓦的民居整潔有序,在綠樹與翠竹的映襯下,既顯古樸雅致,又不失現代韻味。街道兩旁,茶葉店、特產店、小酒樓、農家樂等,應接不暇;銀行、衛生所、警務室、法庭代辦點等,一應俱全。更遠處,大型停車場、七彩農場、蝴蝶生態園和各式休閑度假山莊等錯落分列于碧波盈盈的小溪兩岸。


        赤溪村新貌。 寧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40來歲的村主任吳貽國,原先輾轉湖北等地,賣過茶葉,開過飯店,2015年下半年回村后,嘗試進行林下種植。他說,赤溪有9000多畝林地,不能任由它們長期閑置,他要帶領村民們利用資源優勢脫貧致富。在流轉來的幾十畝林地中,他帶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去年他又引入食用菌培育項目,最多可提供60個就業崗位。幸福生活,已在眼前。

          吳雪蘭是村莊里的一名茶藝師,從外地嫁過來后就在當地就業。今年兒子12歲,女兒7歲,都在附近上學。回想過去家里住草屋,刮風下大雨都會漏,如今收入穩定、生活安康,直說感謝黨的政策好。

          歷史滄桑,山水依然;舊貌新顏,脫胎換骨。

          “弱鳥可望先飛

          至貧可能先富”

          上世紀,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經過仔細調研、總結經驗,響亮提出了“弱鳥先飛”的脫貧理念,深刻回答了如何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赤溪村,就曾是一只“弱鳥”。雖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卻又被綿延縱橫的群山阻隔,長期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莊林地眾多,耕地匱乏,村民缺衣少食。至上世紀80年代末,下山溪自然村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元,整個赤溪村貧困率達90%以上。


        1995年春,下山溪自然村整村搬遷到長安新村,在全國率先開啟扶貧開發的“造福工程”。 寧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1984年,時任福鼎市新聞科科長的王紹據,第一次走進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便為這個“掛”在半山腰的村莊感到揪心:“他們祖祖輩輩吃番薯度日,偶爾到外地買幾斤大米,只能在春節吃兩頓,或供婦女‘坐月子’吃幾天。他們身上穿的破破爛爛,有的人買不起鞋子而光著腳板……”

          采訪結束后,思緒難平的王紹據,把了解到的情況寫成《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一文。同年6月,《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這篇文章。全國大規模扶貧的序幕,由此拉開。

          這是我們黨最早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扶貧工作的村。“中國扶貧第一村”的名號,被大家自發寫在了村口的石碑上,寫在了店面的招牌上,也寫在了每一塊待售的茶餅上。

          “30多年來,從單純依靠外界支援,到下山移民、集中居住,再到當前通過農旅結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赤溪村經歷了從‘輸血’、‘換血’到‘造血’的轉變?!贝妩h總支書記杜家住介紹說。

          喝過苦水的人,最知道蜜糖的甜;

          熬過嚴冬的人,最知道春天的暖。

          對于赤溪人來說,貧窮就是動力,激勵他們書寫著“弱鳥先飛”的新篇章。

          親切的關懷

          巨大的激勵

          赤溪村是一個讓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地方。

          從1988年6月調任寧德地委書記起,習近平同志就和這片山海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傾力推動包括赤溪村在內的閩東人民脫貧致富。他下決心通過移民安置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百姓因為自然條件局限無法脫貧的問題。赤溪村后來整村實施搬遷,從山上移了下來。

          2015年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民族工作簡報》刊登赤溪村30年扶貧歷程的相關報道,寫下了200多字的批示:

          “30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持下,寧德赤溪畬族村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把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成‘小康村’。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要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確保如期啃下少數民族脫貧這塊‘硬骨頭’,確保各族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p>

          2016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人民網視頻直播間,同2000公里之外的赤溪村視頻連線。那片山山水水,那里鄉親的冷暖,多年來他從未忘記。村黨支部書記杜家住匯報了赤溪村令人驚喜的變化,全村的貧困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92%下降到現在的1%。當年在福鼎縣委宣傳部工作的王紹據深情回憶同習近平同志一起下鄉的日子。


        杜家住,赤溪村黨總支書記。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赤溪村時,他代表鄉親們首先向總書記匯報。他在匯報中說:“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完全消除貧困,確保少數民族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請總書記放心!”  本刊記者 柴瀟凡/攝

          在連線中,總書記深情地說:

          看到寧德鄉親們很高興、很親切。“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發展變化,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的實踐印證了現在的扶貧方針,就是要精準扶貧。扶貧根本要靠自力更生,要靠強勁的內生動力。赤溪村的歷程也是全國扶貧歷程的縮影,要不斷總結,不斷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努力。黨和國家一直會關心你們,幸福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這是對寧德人民堅持“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充分肯定,更是對赤溪村村民的殷殷囑托和巨大鼓舞。

          綜觀赤溪村30多年的脫貧之路,有過痛苦與彷徨,有過困惑與悲愴,有過欣喜與激動……曾經民謠里描述的赤溪之苦,如今已成為塵封的過去。這個以扶貧封了“中國第一”的地方,早已拔掉窮根、擺脫貧困,奮力前行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91视频最新网站,欧美日韩导航,无毒不卡在线播放,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