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海南省??谑行阌^施茶村的50后村民洪尚科又找到了自己的“新事業”。在村里的火山石斛園,他指著一叢叢在黝黑火山石中茁壯生長的石斛,驕傲地說:“看看我們的石斛園,除去人工等成本,一年一畝地就能讓鄉親們至少拿到兩萬元的純收入。”
與石斛園里用雙手播種“小康夢”的村民們一樣,在距離施茶村50多公里外的抱羅鎮抱功村,60后村民周經標也進入雞棚,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這批是去年12月放的雞苗,今年2月剛賣了一批雞,一下就賺了4萬元?!比ツ?,周經標加入合作社養殖文昌雞,通過養雞實現了增收,這讓他對未來的好日子有了更多期待。
通過政府幫扶,洋浦經濟開發區三都鎮漾月村的70后村民羊建壯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家庭生活狀況也得到改善。脫貧后,羊建壯的奮斗步伐還沒有停歇,最近他又有了新規劃:“以后的目標是種番石榴,等我再攢些錢,一定把目標實現。”
從50后、60后到70后,在海南這片熱土上,一代代腳踏實地的奮斗者憑著干勁、拼勁實現了自己的小康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年輕人也返回家鄉,續寫著新時代海島人的小康故事。
苦咖啡種出甜蜜生活
在澄邁縣福山鎮的福山咖啡文化體驗中心,咖啡香味繚繞,咖啡生產線正有序運轉。篩檢、烘干、脫殼、烘焙……經過一道道嚴格的工序,從村民果園里收購的咖啡豆經過悉心加工,走向了全國各地。
福山鎮是海南島最早種植咖啡的地方。早在20世紀30年代,咖啡種苗及種植方法就已經從國外引入。從那時起,種咖啡、喝咖啡成為福山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形成了獨具海南特色的咖啡文化,這也讓福山成為發展咖啡產業的“福地”。據福山鎮黨委書記王錫飛介紹,目前福山鎮種植咖啡掛果面積已有3780畝,年產量79.5萬千克,年產值3180萬元。
在福山咖啡文化體驗中心,福山鎮洋道村村民符善南運來了自家果園采摘的咖啡豆?!拔壹曳N了不到3畝咖啡,賣給經銷商一斤只能賣一元多錢,現在與企業合作收購,咖啡豆可以賣到一斤四五元錢?!狈颇细嬖V記者。
通過簽訂保底協議,當地咖啡企業不僅為農戶提供種苗,還對農戶種植的咖啡進行保底收購,在產業幫扶下,咖啡種植戶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種植的咖啡找不到銷路。“現在通過種植咖啡和在咖啡企業打零工,各種收入加起來一年可以掙到10萬元左右?!狈颇险f。
咖啡苦,生活甜。通過政府幫扶和產業帶動,這幾年符善南不僅收入提高了,生活狀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符善南高興地與記者分享他的喜悅:“通過危房改造,我家的房子已經改建成了小樓房,可漂亮了。”
“福山地區現有咖啡館30多家,咖啡種植合作社15個,從事咖啡行業的有近千人,咖啡產業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務工致富?!蓖蹂a飛說。
在鄉村享受生活就是小康
走在瓊海市博鰲鎮南強村的小路上,南洋風格的民宿掩映在椰林、檳榔樹下,秀美的田園風光、濃郁的海南鄉土民俗風情成為這座村莊獨具特色的旅游名片。然而,說起3年前剛來到南強村駐村工作時村里的面貌,南強美麗鄉村項目負責人史慶杰記憶猶新,那時村里還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村民們居住的很多老房子都已年久失修。
保存古村落傳統建筑元素,對老房子進行保護性改造,打造具有南洋特色的民宿……從2017年至今,南強美麗鄉村項目在南強村及鄰近的大路坡村不斷推進,改造后的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變美了,游客增多了,村民們增收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民宿產業直接讓村民們實現了增收,從營業額中可以獲得分紅,出讓土地能拿到租金,還能直接在民宿就業。僅在南強美麗鄉村項目建設二期的大路坡村,民宿提供的就業崗位就帶動了至少50人增收,村民們從產業發展中真正獲得了實惠。”史慶杰說。
在民宿產業帶動下,村民們的干勁兒越來越足,農家樂、文創基地、音樂酒吧、咖啡店等村民自主創業項目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在南強村的民宿鳳凰客棧里,80后村民莫翠燦一直在忙前忙后。南強美麗鄉村項目投入運營后,村子里的新變化讓他下定決心回村工作?!斑^去村里環境臟亂差,房子也很老舊,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就業?!蹦錉N說,“現在不僅可以在家門口就業,通過客棧開展的技能培訓,還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p>
“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不用為生活負擔操心,能夠在鄉村享受生活,就是新農村的小康生活?!笔窇c杰說,在他心目中,這樣的小康生活就是南強村現在的模樣。
村里發展越來越好,但是奮斗依然不能止步,史慶杰心里已經在想著新的發展規劃:“村里的特色文化資源還可以進一步挖掘,今年10月,我們要開始打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將在村莊的民宿和景點銷售,為村民帶來更多收益。”
見證家鄉越變越好
在??谑行阌^施茶村,村志館廣場上一塊近3米高的黑色火山石分外引人注目,石頭上刻著的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4月13日視察施茶村時留下的關于鄉村振興的囑托??倳浀膰谕幸恢崩卫斡浽谑┎璐宕迕駛兊男睦铩?/p>
走進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園,干凈整潔的小路蜿蜒到綠樹深處。漫步在林間小路上,道路兩旁的園區里是層層疊疊的火山石。在過去,火山石是制約村里發展的“絆腳石”,而現在它卻成了讓施茶村致富的“金疙瘩”。
施茶村是一座建在火山口的村莊。由于土壤層稀薄缺水,長久以來鄉親們依靠種地難以改變貧困面貌。怎樣改變貧困的狀況?怎樣帶著鄉親們奔小康?從種蘑菇、金銀花到養鴿子,村里做過種種嘗試,效果都不理想。
轉機源自2015年的一次考察。在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斌騰村民小組,施茶村“兩委”班子對這里種植金釵石斛的成功經驗產生了濃厚興趣。施茶村和斌騰村地貌相同,村里的火山石滲水性透氣性好,正適合石斛生長。于是,施茶村嘗試著引入了石斛產業。這一試,石斛就在施茶村扎下了根,成了點石成金的“致富草”。
“石斛是一種中藥,用處廣泛,而且經濟效益很好?!狈掂l就業的90后大學生吳清偉說。村里引進石斛后,吳清偉了解到石斛產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于是他辭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施茶村,成了村里的石斛種植戶,也成了合作社的技術員。
引進石斛種植后,施茶村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本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技術、資金等支持。在規?;a的帶動下,如今,全村石斛種植面積已超過500畝,帶動上百名村民就業增收,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3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4萬元。
“除了每畝地種石斛的收入,流轉土地也能獲得收益,合作社還有分紅。我現在還做了合作社的講解員,一個月能拿到兩千多元?!贝迕窈樯锌扑阒还P筆收入,打心眼兒里高興,“靠著這些收入,我自己的吃喝都不愁了?!?/p>
回村工作后的吳清偉,收入也比在外工作時提高了不少:“去年我們家拿到了5000元的分紅,我現在每個月的工資也有3000多元?!?/p>
回到施茶村,與家鄉一起奮斗,一起成長,吳清偉見證了家鄉一點一滴、一草一木的變化?!艾F在村里環境越來越好,吸引的游客流量很大,不僅是石斛產業,農家樂、民宿都帶動了村里增收。”在火山石斛園,重新審視著村里的變化,吳清偉說,“回家鄉工作后,我正在見證著家鄉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