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我和兩名同事被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郵政分公司黨委選派到花園口鎮仁和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初到仁和村,村支書陳安高向我們介紹著村里的情況:“村里人的思想都比較保守,很多道理你要講上好幾遍,最后聽不聽你的,還不一定?!甭犃岁惏哺叩慕榻B,我意識到扶貧工作要從改變村民的思想開始,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村民的心里去。
駐村工作開始后,我堅持每天都到貧困戶家里幫他們干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拔沂菐痛蠹易鰧嵤碌?,請您一定相信我!”每次離開老鄉家時,我都這樣說。很快,我成了村民的貼心人,誰家遇到困難都會找我幫忙。
在扶貧工作中,對老百姓講太多大道理往往收效甚微,把看得見的實惠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才會打心里愿意配合你的工作。仁和村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由于地勢崎嶇,很難進行機械化生產。經過調研,我發現村子里很適合種植灰蘇子、紅小豆、貝母等作物。我反復研讀“以獎代補”扶貧政策,到每家每戶宣傳種植灰蘇子、紅小豆、貝母等經濟作物的好處,力爭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一點點地拔掉窮根。
在我的倡議下,村民們紛紛種起了紅小豆、灰蘇子、貝母,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積有限,很難快速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要不然讓貧困戶搞養殖試試呢?帶著這種想法,我多次和當地政府部門溝通,爭取優惠政策,并制定了不同的養殖計劃:年紀輕、身體較好的貧困戶養牛犢和雞,年紀大一些、身體較差的貧困戶養蜂。通過種植養殖結合的扶貧措施,當年全村貧困戶增收2.9萬元。
“要致富,先修路。”3月份的仁和村,冰雪融化,村里的道路變得泥濘不堪,出去走一圈,白鞋秒變黑鞋,這種情況下,汽車根本就進不了村子。夏天下雨的時候就更不用提了,汽車很容易陷入泥坑里出不來。面對這種情況,我多次與縣政府扶貧辦相關人員溝通,終于在2019年給仁和村鋪上了柏油路,還修了排水溝,道路積水泥濘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路修好了,基礎設施也要跟上。為此,靖宇縣分公司組織員工到仁和村開展衛生整治,清理河道及周邊的垃圾,在村子周邊栽種了榆樹,添置了12盞路燈,使仁和村舊貌換新顏,村民臉上的笑意更濃了。靖宇縣委領導在2019年底對仁和村扶貧工作開展調研時感慨道:“仁和村這幾年變化真的太大了,扶貧工作對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推進作用?!焙唵蔚囊痪湓挘瑢ξ覀兊墓ぷ鹘o予了莫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