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于9月7日發行《木芙蓉》郵票一套。郵票由著名工筆畫家張桂徵設計。張桂徵老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畫院學術委員會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此前,她設計的《珍稀花卉》《花卉》《鴛鴦》等郵票,讓廣大郵迷愛不釋手。這次擔綱《木芙蓉》郵票設計,又為郵苑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厚愛芙蓉花 丹青寄情感
張桂徵早年在江蘇蘇州生活時間較長,對芙蓉十分熟悉,也非常喜歡,寫生很多,積累的素材大大小小一大堆,創作的芙蓉花作品有不少。她告訴筆者,外出旅行,只要看到了芙蓉花,便要拿起相機對其拍個不停,留著作為繪畫的資料。有一次去葡萄牙旅游,還拍了不少木芙蓉的照片。2015年8月,她去福建寧德參加自己設計的《鴛鴦》郵票首發活動,前往鴛鴦溪途中見到盛開的單瓣芙蓉,她特意駐足拍了好多照片,這次設計《木芙蓉》郵票正好派上了用場。
2020年國慶節期間,張桂徵在旅行途中接到設計《木芙蓉》郵票的邀請后,便一直處在醞釀之中。今年春節期間,她開始在白絹上繪制圖稿,幾經修改,到6月正式定稿。
談起芙蓉,張老師顯得特別有感情。她說,木芙蓉在南方普遍栽種,樹冠高大,有的甚至能達到二三層樓那么高,葉子和葉柄長,有形有態,有模有樣。在自己的心目中,芙蓉花比其他花卉更圣潔。所以,在設計郵票時,總想把對它的情感和感受表達出來。
《木芙蓉》郵票采用傳統的中國工筆畫法設計,用筆簡練生動、渲染層次豐富、色彩濃淡相宜,所繪花瓣卷褶分明、葉片清潤簡潔,花葉組合疏密得當、俯仰相應。背景以工筆白描輔助表現木芙蓉的莖稈形態,進一步豐富了畫面層次。
傳統折枝技法 凸顯芙蓉特點
郵票《木芙蓉》圖稿,以中國傳統工筆花鳥畫的折枝、白描、暈染手法繪制而成。張桂徵認為,芙蓉花是高大的木本花卉,在方寸大小的郵票中,要想表現花的特點,以折枝花卉的方法來畫最為合適。
第1枚“木芙蓉”,表現的是單瓣芙蓉,其特點是5瓣花瓣外沿起伏呈橢圓狀,并有規律地疊壓。張老師構圖時著意使正面和側面的兩朵花相互呼應,強調了花的色彩濃淡變化和花蕊的對比關系;濃郁的正面葉子所敷淡石青與葉背面的石綠在色彩、重度上形成對比;花蕾紅綠相間,在畫面中起到映襯、過渡、調和的作用。
第2枚“金秋紅”,畫的是重瓣紅芙蓉,圖稿主題明確,色彩濃重瑰麗,強調主干的力度,紅色主花花型飽滿突出,層次豐富,外形變化適度,節奏感強。主花與花蕾紅色色塊大小對比、花與反正葉色彩對比、主干與花梗葉柄線的對比,都適度協調于畫面中。
第3枚“重瓣白”,也就是重瓣白芙蓉,構圖干凈明艷,兩朵花呈相互呼應狀。白色主花外形變化節奏感強,花瓣的聚散、翻轉以及色彩暈染,都強調了花的靈動性和立體感。為了在白色背景中更加突出白色花朵,張老師在花的外緣暈染了淡青色,同時在花枝的穿插上,注意葉子的大小和翻轉、花蕾的姿態和聚散變化,使得畫面飽滿靈動、淡雅素美,有一種花影玲瓏浮動之感。
第4枚“醉芙蓉”,三朵花分別代表早中晚醉芙蓉的變化。隨著光照強度的不同,醉芙蓉清晨初開時是純白色或淺紅色,中午漸變為粉紅色,到了傍晚又會轉換成深胭脂紅色,因此亦稱“三色芙蓉”。醉芙蓉一日三變,落在畫幅上怎么處理?張老師說,將一種花在不同時空中的變化定格于一個畫面,確實是這枚票設計上的一大難點。為了突出花的主體,便將代表早、中、晚顏色的三朵花處理得比較集中,顏色鮮亮,以花蕾中小塊面的淺紅色作為呼應與平衡的調節,主葉集中在下半部分,起到平衡穩定的作用。
才情技藝熔鑄筆端 “醉”滿芙蓉
張桂徵介紹,在《木芙蓉》圖稿設計過程中,一開始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維和習慣繪制,多從繪畫藝術的角度和層面思考,比較注重對比,如畫的時候,有的葉子過分延長。圖稿評審時,專家指出植物花卉郵票必須強調植物的本質,要求按照葉子、葉脈的生長規律描繪。于是,她便在如何把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更完美、更緊密上下了不少功夫,在表現芙蓉花面貌和風采的同時,注意從植物的生長規律、特點和習性等方面加以描繪。
由于木芙蓉是簇生喬木,折枝繪法并不能完整地表現其繁盛豐茂的特點,根據專家們的建議,張老師在白色襯底上用木芙蓉的白描圖作為背景加以補充,既展示了木芙蓉的特點,也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而且使之與以前的花卉郵票有所不同,顯得特別有味道。
《木芙蓉》郵票屬于熱門題材,受歡迎的程度高。與套票同時發行的還有小版張。小版票的邊紙,運用了張老師此次創作的、原為“醉芙蓉”1枚票圖稿的作品。
《木芙蓉》大版票的邊紙圖案,則使用了張桂徵以前寫生的白描稿,主要是表現樹干、樹枝,以突出芙蓉花的喬木科特征,對郵票畫面起到一種烘托與補充作用,同時也讓人們對其有更多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