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雨后,山風帶著潮濕的水汽吹過大峽谷鎮,山間云霧繚繞。山崖上,漫山遍野的連翹迎風搖曳。
太行山的霧氣還沒散盡,陡峭的山巒中,一個膚色黝黑、略顯瘦削的山區漢子攜帶郵包,穿行其間。
趙月芳行走在“貓路”上(資料圖片)。新華社發(范敏達 攝)
他叫趙月芳,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山西省壺關縣大峽谷鎮鵝屋郵政所的一名普通投遞員。自1996年退伍進入鵝屋郵政所的26年里,他行走30多萬公里,投遞80多萬封郵件。
群山環抱的鵝屋鄉,交通不便,曾經下山進城全靠一條山間小路,當地人稱之為“貓走的路”。“貓路”最寬處僅1米多,最窄處不足20厘米。這條長約10公里的山路,是曾經當地百姓前往壺關縣橋上鄉乘車點的唯一一條路,也是趙月芳取郵件的必經之路。
1996年,23歲的鄉郵員趙月芳,沿著“貓路”啟程,負責全鄉18個行政村、172個自然村的郵件投遞。
每天天剛放亮,他就要出門經由“貓路”下山,到山下的橋上鄉郵政所取回當天的報紙和信件等,再原路返回到鵝屋郵政所分揀郵件,簡單吃點便前往鵝屋鄉的各個村子進行投遞。
全鄉18個行政村、172個自然村分成4條路線4天走完,最長的一條郵路往返60多公里,最短的也有30多公里。下雨下雪的季節,山路濕滑,趙月芳回到家通常已是深夜。
郵路艱苦,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趙月芳記得,2003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山里下了大雪,“貓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走到最窄的路段,他失去重心滑了下去,幸好被一棵大樹擋住,他抓住樹枝才慢慢爬了上來。
趙月芳(右)給一位老鄉捎來山下買的藥(資料圖片)。新華社發(范敏達 攝)
在趙月芳上崗之前,先后有多名鄉郵員因為這條郵路村落分散、路途險峻,干了幾個月就走了,而他沒有放棄。
趙月芳在大山深處長大,深知這里的鄉親們離不開郵路,這是鄉親們與外界保持聯系的途徑?!拔野褕蠹?、信件、包裹送給鄉親們,他們都特別高興。他們熱情地給我做面,給我燒水,留我吃飯,我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感覺?!壁w月芳說。
在山區生活的百姓,不僅離縣城遠,村與村之間也隔著大山。購買生活用品、購買農資、登記信息、存錢取錢等一度都是難題。送件的路上,只要有村民提起,趙月芳總是有求必應。
作為當地唯一的鄉郵員,這些年來,趙月芳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摔了多少跟頭,但經他手送出的報刊、信件、包裹,沒有一份丟失或損壞。
2012年夏天,全長67公里的太行山大峽谷旅游循環公路南線工程竣工通車。旅游循環公路東起壺關縣橋上鄉,路經鵝屋鄉,西至壺關縣樹掌鎮,“村在半空中,路無半步平”的鵝屋百姓迎來了新生活。
趙月芳騎行在送件的路上。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送件的郵車能直接開到鵝屋郵政所,趙月芳再也不用沿著“貓路”下山了,當地郵政部門還為趙月芳配備了新的送件工具——郵政摩托車。
大路通了,交通方便了,2021年,鵝屋鄉和橋上鄉正式合并成大峽谷鎮。壯美的山鄉風光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前來游玩,不少村民借機辦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
山里的人多了,郵件也更多了,趙月芳越發忙碌。
“村民們采購東西大多都是通過網絡,現在一天的郵件比以前一個月還多。原來郵包里裝的多是信件、報刊……現在旅游公路通了,村民們在網上購買吃的、喝的、用的,郵件的種類越來越多?!壁w月芳感慨地說。
2015年,趙月芳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他很是欣慰,這既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把裝得滿滿的郵包放上摩托車,他又要出發了。太行山風光秀麗,趙月芳卻無暇觀賞?!班l親們都在等著,一刻也耽誤不得?!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