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銷售難、融資難、物流難、倉儲難等痛點難題。為促進鄉村產業全面振興,帶動千鄉萬村小產業融入經濟大循環,助力千家萬戶農產品對接全國大市場,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強綜合施策,進一步強化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能力。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類社會主體加速進入農村,鄉村產業發展的活力明顯增強。但從220萬家農民合作社、390萬個家庭農場以及9萬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角度看,銷售、物流、金融等“一攬子”“一站式”的綜合服務能力尚顯不足;優質農產品不僅要能走出深山、更要賣出好價格;農業全鏈條服務和數據亟待貫通,金融也應在其中發揮更好作用。建議進一步支持央企在農村的資源布局,在縣域層面探索引入倉配中心等方式,打造集農村電商、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平臺,提供包含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下鄉、縣域共配中心、交郵聯運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增強農村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服務能力。
二是推廣典型模式,健全完善農村物流體系發展機制。2022年,全國平均每天有約1億件包裹在鄉村進出。但是農村寄遞物流存在末端服務能力不足、進村頻次不足以及物流成本高等一些突出問題,農產品運輸依然有流轉多、時間長、損耗大、成本高的情況。建議國家郵政局等相關部門加大對“郵快合作”“交郵聯運”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健全客運、貨運、郵件混裝運輸政策,打破新型車輛入網管控的障礙,將龐大的農村寄遞物流網絡建設與國家主推的“郵快合作”“交郵聯運”等多種方式深度結合,政企聯動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農產品的產運銷效率。
三是強化整合共享,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公共數據應用賦能。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彌補農戶信用信息不足、改善農村融資環境的有效方式。但在實際推進中,我們發現為農民增信的經營數據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門,未實現有效整合和共享。有的地方還存在數據共享方式不規范、收費過高等問題。建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進一步整合農業農村公共數據,制定標準化的共享方式、機制和規范,賦能金融機構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新基于大數據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好地發揮數字金融力量,助推農民增收致富。